從汽車到飛機,再到日用商品和服裝,原油的使用遠不止燃料。 以中國石化為中國主要石油加工企業之一,其業務范圍涵蓋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化工和石油銷售。 中國國家體育場(俗稱鳥巢)的座位由中國石化生產。
作為經驗豐富的進口商,中石化對美國原油并不陌生。 在美國取消原油出口禁令后,該公司成為亞太地區第一家進口美國原油的交易商,并且是2017年最大的買家。在被問到未來計劃時,中國石化表達了樂觀的信息。
“我們在2017年從美國進口了557萬噸原油,占美國原油出口量的10%。 我們與美國有著良好的合作基礎,“中國石化發言人呂大鵬說。
對亞洲的好處
對全球買家來說,美國加入原油出口國的行列是個好消息。 美國有望成為原油和液化天然氣(LNG)的凈出口國,這一發展將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巨大影響。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周大地教授表示,美國能源出口的增長最終可能惠及整個亞洲。
“有了更多的供應商,亞洲所有的石油進口國和液化天然氣進口國都在努力消除亞洲溢價。”他說。
對于中美原油貿易,周說,決定性因素在于美國而不是中國。 關鍵是美國原油在全球市場上是否具有足夠的競爭力。
“原油和液化天然氣增加中美之間的貿易不僅能夠為中國的能源安全服務,而且還有助于減少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一部分。 我認為這對雙方都是雙贏的。 然而,美國原油和液化天然氣的商業競爭力是決定其能否大量進口的關鍵因素。“
中國石化表達了同樣的擔憂。 作為一家企業,成本效益在評估進口來源方面占據最重要的地位。 接下來是適用性。
“在購買原油時,中石化考慮多種因素。 最重要的因素是性價比。 除此之外,我們關心煉油設備的適用性。 我們希望在購買最合適的石油時降低成本,“呂大鵬說。
中國的目標是實現能源進口多元化,并歡迎盡可能多的能源供應來源。 這一決定再一次落在市場力量的掌握之中。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明碩股份重大件國際物流領航者!